-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
-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
- 经典常谈丨掌握调查研究基本功
- 《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》学习笔记⑦ |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
- 2025年3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994起

- 鮀城清风暖民心 | 环境整治不松劲 城乡“旧貌”焕“新颜”
- 鮀城清风暖民心 | 靶向监督消隐患 解除民忧保安全
- 鮀城清风暖民心丨破解“饮水”之困 滋润百姓心田
- 鮀城清风暖民心丨 筑牢燃气“安全线” 守护万家“烟火气”
- 鮀城清风暖民心 | “迟到”多年的生态 公益林补偿金发放了!
- 南澳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、局长李文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
- 汕头市委原副秘书长刘永铭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
- 汕头市龙湖区委原常委、区纪委原书记刘锐青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
- 汕头市珠港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、总经理李建汕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
- 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原副董事长黄志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
邓稼先,中国科学院院士,著名核物理学家,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,为我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,被誉为“两弹”元勋。面对祖国重托,34岁的他毅然挑起核武器研究的重担,隐姓埋名28年,始终站在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。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,他抛洒热血、以身许国,带领科研团队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,成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,以实行为祖国铸造了大国利器,用生命践行了报国的初心和使命。
1924年,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书香世家。祖父邓艺孙是一位教育家,父亲邓以蛰曾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。邓氏家人淡泊名利、勤学笃实的家风深深影响着邓稼先。他从小守礼义、知廉耻、讲忠信。少年时代,邓稼先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的残酷现实,他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,立志为祖国的强盛学好本领。
1941年,17岁的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,从此走上科学救国之路。在抗日救亡的呼喊声中成长起来的邓稼先,高唱着“千秋耻,终当雪,中兴业,须人杰”的校歌,渴盼能早日筑造国之利器,实现科技强国的心愿。1947年,23岁的邓稼先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物理。赴美期间,邓稼先发愤图强,仅用了一年多便修满学分,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。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,邓稼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,1950年8月,他冲破重重险阻,毅然决然地登上回国的轮船,而那一天距离他获得博士学位才9天。
回国后,邓稼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。1958年秋天,他服从组织安排,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绝密工作。面对妻子许鹿希的关切询问,一句“不能说……不能说”“以后家里的事就拜托你了”是邓稼先临走前留给妻子的话语。那一年,邓稼先34岁,许鹿希30岁,两个孩子大的4岁,小的只有2岁。在此后隐姓埋名的28年里,邓稼先和同事同时间赛跑,每天的工作量达到极限,白天不够用,晚上继续挑灯夜战。1964年10月16日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1967年,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。家人们这才知道,“消失”多年的邓稼先原来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重大成果的背后是科研团队一次次的试验、出入车间、攻坚克难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邓稼先几乎每天接触放射性物质。而为了查明一次试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,他不顾同事的劝阻,独自一人从试验场找回摔碎的弹片。然而,正是那一次,邓稼先承受了超过正常限度几十倍的核辐射剂量,他的生命倒计时开始加速……此后,他开始出现便血的状况,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差,止疼药从一天一支,变成了一小时一支。而邓稼先也更加珍惜时间,更加拼命,即使躺在病床上依然忘我地工作。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和人民再做一次贡献,把没做完的事尽可能做完。
邓稼先能够潜心研究,离不开妻子的支持。28年里,许鹿希始终用言行告诉丈夫“我支持你”。他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,只有承诺、等待和无怨无悔。邓稼先曾在病床上对许鹿希深情地说:“我不爱武器,我爱和平,但为了和平,我们需要武器。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,那么,我仍选择生在中国,选择从事核事业,选择你。”
这个小家为了国家鞠躬尽瘁,但对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太高的要求。邓稼先去世后,当组织询问许鹿希有什么困难时,她的回答是:“请派个医疗队给基地的同志们检查一次身体,他们的生活太艰苦了……”邓稼先和许鹿希将祖辈的家风继承下来,用实行为子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在父母的影响下,邓稼先的儿女们保持着认真踏实做事、低调节俭生活的作风。虽然邓稼先留给家人的物质遗产少之又少,但留下的精神风范则如同一座高山,巍峨耸立,令人敬仰。